春节旅游数据喜人,谨慎看待旅游“多头”
近日,文旅部发布的数据显示,国内游人次达3.08亿人次,同比增长23.1%,恢复至疫情前的88.6%;国内游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0%,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.1%。与此同时,出入境游也宣布不错的数据,有吹响国内游、出入境旅游全面复苏的号角的势头。
春节期间国内游的旅游人次和收入数据相当可喜,国内游的复苏势头开启,这让疫情期间遭遇诸多挫折和磨难的从业者看到东山再起的机会。
但是,行业从业者也要清醒的看到春节旅游热的真实原因:一感到人多、赚钱 ,非常重要原因是景区开业率低(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数据春节期间共有10739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,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总数73.5%);二疫情对旅游影响相关系数1.3,放开仅恢复至19年70%多点,如此看没疫情也难回到从前,说明旅游基本面已发生变化。
2021-2022年节假日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
图源:《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(2022-2023)》
防控政策放开之后,旅游业基本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供需两个方面。
首先,在供给层面上,现在的很多景区的经营性收入已经不能覆盖其财务成本,如果达不到最低经营门槛,持续运营就是持续亏损连希望都没有,这些景区都会变成沉没景区。经过三年大难之后,很多景区已经死了,有些景区则处于死而不僵或者僵而不死的状态。更准确地说,是死而不僵,就是尸体还存在,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了,这是一个供给层面的问题。
2022上半年13家景区运营上市企业净利润全部亏损
图源:第一财经
事实上,不仅供给层面的供给数量被市场出清,供给层面的结构性问题也发生了变化。结构性问题关乎旅游的市场结构。当下看来,城市休闲旅游以及山水风景旅游,这两块依然是旅游的主战场。疫情过后,乡村旅游仍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,但围绕城市旅游做城市休闲相关的产品会更多成功率更高。
这主要是因为,旅游业基本面的需求端也发生了变化。
受收入水平、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等因素影响,大家对于旅游产品的档次要求可能也不是此前喊的那么高,不管去哪儿旅游,满足基本的吃住要求就行,快捷干净。
不是说人们对旅游产品的品质不再有任何要求,而是大众在疫情过后,对自己想要什么和不想要什么有了更多更清醒的思考。经历疫情,劫后余生,相比疫情前的繁华喧嚣,大家可能会看淡一些东西,不再参与那些价格高但性价比低、花里胡哨的项目,很简单很纯粹的旅游产品,比如农家乐、城市公园,反而可能会再次火起来。
深圳人才公园 图源:网络
对多数人来说,简简单单地在草地上或在公园里发个呆,骑个自行车,都是比较好的享受方式,不一定就是非得去搞个海底探险或潜水,做一些极限运动,体验高客单价的旅游产品才叫旅游。
上海迪士尼或北京环球影城这些高大上的旅游产品,春节期间的数据尚未公布,真正的游客人次和收入不得而知,但当前环境下,放开后人们肯定还会出去游玩,但对这类比较繁华的产品可能不会那么感冒了。国内的游客现在需要清静、更理性,现在山水型的景区,可能还会受欢迎。
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代表美好生活的地方,也会是消费发生的地方,而城市恰恰是美好生活的聚集之地,所有的消费也会集中在城市。目前看来,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60%,随着未来几年或十几年城镇化率的持续提升,人口在哪里聚集就会在哪里消费,这个事实大概率不会改变。另一个角度看,旅游消费可划分为近郊消费和中远程消费,从消费结构占比看,近郊消费占大头。
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已至64.7% 图源:中国政府网
基于以上两个底层逻辑,乡村旅游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不太可能成为主流,相关的文旅企业在这个细分市场可以做个小巨人,但这个细分市场的想象空间比较小,加之这一细分市场太分散,服务的成本太高,这就导致乡村旅游相关的产品没有强大的竞争力。按照这一逻辑,做乡村旅游未必是个划算的生意。